对工作中的人来说,当遇到职业瓶颈、职场竞争加剧时,他们会选择攻读MBA,因为在工作中,无论工作能力或学历,都是老板考察的一部分,拥有MBA学位,就可以更好地在职场中发展,那么攻读MBA学位的途径有三种。
第一、全国统考。
工商管理硕士(MBA)联考,也就是MBA入学考试,这是大多数中国学生最熟悉的申请MBA课程的方式。国家教育体制下的高校MBA项目,在教育部刚刚发布的文件中,明确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在职研究生分为两类,一类是申请硕士学位的同等学历,另一类是今年10月进行的在职研究生全国联考,取消了后者。
以前在职研究生全国联考是安排在每年十月,全国硕士研究生统考一般安排在每年的十二月底或次年一月初。但是从2016年开始,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考试将并入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考。此外,中外合作办学个别项目也有采用联考录取的情况。
入学后,脱产学习两年,上课时间一般为星期一至星期五,毕业后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证书。如:长江大学,中欧全日制MBA。这样的学习方式适合刚毕业不久、转型或者创业的人,因为机会成本相对较高,但仍然可以系统地学习课程。
应聘人员从报名开始到取得硕士学位为止,需要4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取得硕士学位。课程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周末上课,并可于毕业后取得硕士学位证书及MBA学位证书。比如清华MBA,复旦MBA等等。这一方法同样适用于相对年轻的学员,机会成本相对来说还是很大的,一边工作,一边复习功课,同时兼顾—难,知识容易遗忘,学习压力大。
第二、GMAT考试。
大多数参加GMAT考试的学生都是出国读MBA。GMAT成绩被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学用来评估申请进入大学的学生是否适合在诸如商业,经济和管理等专业的研究生阶段学习,从而决定是否被录取。
还有几所国内的MBA院校,在入学时很愿意参考GMAT成绩,例如中欧商学院。假如你GMAT成绩良好,那么你进入国内一流大学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有些学校会免除面试,直接拿到offer。
"GMAT"是一种逻辑测验,共分为四个部分:数学(Quantitative)、语文(Verbal)、写作(AWA)和综合推理(IR);其中语文Verbal部分又分为句子改错(SC)、批判性推理(CR)和阅读理解(RC);在Verbal41题中,SC占了很大的比重,平均下来只有16-17题,RC14题,CR10题出头。
GMAT是一种自适应考试,所谓“自适应”,是指根据你在考试中所做的题目难度程度来调整你的答案。困难分为三级:高,中,低三个等级。适应性考试与普通考试的区别在于:适应性考试让考生再也不能单挑难度和题型了,这就是我们中国考生特别喜欢用的题海策略。
一般情况下,适应性考试的难度越高,后面就越难,有点像举重比赛,挑战性就越大嘛,如果想要自己在全球百分位提升,80%-90%,靠的是做全球范围内准确率最低的题目,这些也是小编认为最难的题目。假如这些题目做得好,那么百分率就会立刻提高。
对选择出国读MBA的学员来说,有利有弊,首先,他们的MBA教育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校友资源十分丰富,能为学生带来100%的全球视野。在国外一些著名的MBA院校,也许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如果你读完MBA后还想回去继续发展,请仔细考虑一下。
此外,出国读MBA大多需要脱产,年龄稍小,希望通过MBA转行,对于在事业上机会成本较低的考生比较合适。已在业界有一定工作年限的职业经理人,如果想要看一看能提升国际视野的项目,还是适合国内的一些中外合作项目。
第三、自主招生。
也就是免联考国际MBA项目,是国内已有一定积累的商学院选择与国外知名商学院强强联合,联合举办中外商学院合作MBA在职项目或独立招生,按国际通行标准进行招生,毕业后授予海外院校MBA学位。
在职人员攻读MBA的四大优势:
一、能够在业余时间完成学习任务,工作中不出错。
在职MBA的学习方式有周末班、强化班和远程班。不管怎样,最好尽量利用学生的闲暇时间完成,不必放弃现在的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积累工作经验,还能获得理想的大学硕士学位,可谓是鱼龙混杂。
二、学杂费便宜,经济支出压力小。
在职MBA的专业还是很多的,收费标准差别也很大,主要在2-4万元之间,读研究生的平均学费差不多,但是不需要工作,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和不读研究生想放弃工作2-3年的工作收入相比,经济支持的压力并不小。
三、考试机会多,面对申硕难度低。
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在职人员可以免试入学,先读后考,全国统一考试只有两种,一种是专业综合,另一种是外语,即60分就可以通过,不通过者还有很多机会参加统一考试,而且单科成绩的成绩也是有效的,申硕通过率达到75%以上。
四、认识行业精英,拓展人脉。
现在,在职MBA项目学员的年龄跨度都很大,从20多岁到40多岁,从初出茅庐到政界和商界精英。有不同经历的人在不同的领域聚在一起,结成同学间的友谊。扩展自己的社交圈,也能让你收获很多。